原创 腾讯医典
土豆,一种世界性的食物
在全球很多地方的餐桌上
都能看到它的身影
(来源:soogif)
对中国人来说
更是从小吃到大
一颗土豆
百种吃法
切成丝,切成块
或是直接上锅蒸,搭架烤
还可以做成土豆泥、炸薯条
土豆撑起了中国人的餐桌
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日子越过越好
土豆,学名叫马铃薯
(Solanum tuberosum L.)
故乡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
如今也算是个“洋为中用”
关于它什么时候引入我国
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
有研究说:可能是1423年
郑和第6次航海时
把土豆带回了中国[1]
(来源:soogif)
也有研究说:
是明朝1600年前后
(比郑和晚了近200来年)
由海路进入我国西北地区(或东南沿海)
或者由陆上经西南或西北进入我国[2]
(来源:soogif)
不管哪种说法
明朝时期,土豆就已经出现在我国土地上
只是身份略有尴尬
因为当时南方人主要吃大米
北方人主要吃小麦
土豆没有被当做主粮大力推广
(来源:soogif)
直到清朝
土豆才因为一个“超能力”被发现
逐渐推广开来[1]
我国古代灾荒频发
据统计,1368年至1937年
全国灾害多达2209次[3]
大灾之年,禾谷无收
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东西吃
可能活活饿死
还好,人们发现:
土豆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长得很好
并且可以做充饥之食
因为耐贫瘠、产量高、可充饥的“超能力”
土豆成了老百姓的救命粮
帮着无数人挺过了饥荒
山西寿阳就有一个民谣
“五谷不收也无患,
还有咱的二亩山药蛋”
到了19世纪
土豆更成为山区乡民的主食[4]
1866年的《房县志》就明确记载
“至深山处,包谷不多得,
惟烧洋芋为食”
土豆生于贫瘠,能忍耐贫瘠
也在拯救着那时候同样贫瘠的老百姓
土豆真正的崛起
其实是在近些年
2016年我国提出了
《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》[5]
马铃薯将逐渐成为
继稻米、小麦、玉米之后的
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
把土豆当干粮
不再是一句玩笑话
土豆的逆袭离不开它的“超能力”
与蔬菜相比
它有更高的碳水化合物、钾等营养素
与主粮相比
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钾等营养素又更高[6]
既有蔬菜的营养特点
又兼具主粮的营养优势
( 图表来源:《中国食物成分表(标准版,第6版/第一册)》)
把土豆当粮食吃
我们不但可以吃饱
还可以吃好吃得健康[7]
(图片来源:soogif)
土豆的第二大优势是
它对环境适应性强
节水、节地、节肥、省药
抗灾能力强、产量高
可以优化种植结构、缓解生态压力[7]
现如今
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
总产量最高的马铃薯生产国[8]
马铃薯种植几乎遍布全国
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70万~490万公顷之间[9]
2018年产量已经达到9000多万吨
占世界总产量的24.7%
每年每个中国人平均能吃掉80多斤土豆[10]
(来源:soogif)
从皇宫珍肴到平民果腹之食
从民间自发种植到政府主导推广
一颗小小的土豆
撑起了中国几百年粮食史的半壁江山
也陪伴中国人
度过了一个个艰难
迎来了一个个胜利
(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吃冻土豆,来源:电影《长津湖》)
土豆,即使在贫瘠的土地
也努力长出滋养生命的果实
中国人也如这土豆一样
平凡而又伟大
走过无数个贫穷困苦的岁月
脚踏实地、吃苦耐劳
最终用双手创造出现在的美好生活
为土豆点赞
为每一个中国人点赞
(来源:soogif)
参考文献
[1]谢丛华,柳俊.中国马铃薯引进与传播之辨析[J].华中农业大学学报,2021,40(04):1-7.
[2]蔡兴奎, 谢从华. 中国马铃薯发展历史, 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[J]. 长江蔬菜, 2016 (12): 30-33.
[3]邓云特. 中国救荒史[M]. 商务印书馆, 1937.
[4]谢丛华,柳俊. 中国马铃薯从济荒作物到主粮之变迁[J].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, 2021,40(4):8-15
[5]http://www.moa.gov.cn/nybgb/2016/disanqi/201711/t20171126_5919565.htm
[6]杨月欣 主编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编著,中国食物成分表(标准版,第6版/第一册). 北京大学出版社, 北京,2018
[7]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15-01/16/content_2804802.htm
[8]蔡兴奎,谢丛华. 中国马铃薯发展历史、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[J]. 长江蔬菜,2016,12:30-33
[9]沈辰, 孙家波, 吴建寨, 周向阳.世界马铃薯生产、消费与贸易格局及演化分析[J].山东农业科学, 2021, 53(2): 127-132,141.
[10]罗其友, 高明杰, 张烁, 伦闰琪.中国马铃薯产业国际比较分析[J].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, 2021, 7(42): 127-132,141
阅读原文